借物抒情的文案? 1、一帘幽梦,梦寄荷塘。淡计划于红尘纷扰之外,傲然于狂风暴雨之中。任世间潮起潮落,独守一分孤独,一分寂寞,一分清幽,一分恬淡。绚烂于荷塘一隅,火热于绿叶之...
范文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有:
春节,元宵节,龙抬头,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上元节,冬至节,除夕等。这当中春节在每一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七夕节在每一年的农历七月初七,除夕在每一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时间积淀凝聚的过程。
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就算大家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分明而确定地表现文化,弘扬美德,淘治情操,弘扬传统。
1、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年初,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年初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2、元宵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一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最开始的一个月圆之夜,故此,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3、社日节社日节,又称土地诞(农历二月二)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
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化改用阴历定节期。
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推测预计,大多数情况下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露出面目的农历八月。
4、花朝节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大多数情况下在农历二月初二举行。花朝节当天要祭拜花神,祈福禳灾。节日这个时间段,大家还需要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5、寒食节寒食为旧俗中流行于我们国内北方的一个节日,古时日期依然不会固定,有说在清明节前一天,也有另一种说法是清明前两天。现大多和清明节过。
一、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近几年,俗称“过年”。这是我们国内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自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祀祖先活动。根据我们国内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便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故此,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最开始的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大家对这一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大家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也是过去姑娘小伙最喜欢的日子之一。
三、清明节
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大多数情况下在公历4月5日左右。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节是我们国内传统节日,也是最最重要,要优先集中精力的祭祀节日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多全部在清明节扫墓。
古人传说在春秋时期,有“割股啖君”之功的介之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功不言禄,与母隐迹绵山。晋文公求之不出,抱树而死。后来晋文公为悼他,不允许国人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寒食节最初确定在寒冷的冬季,后来“随时之宜,唯变所适”,渐渐演变确定在了清明节令这个时间段。根据寒食节活动内容长时间在清明节日这个时间段进行,久而久之,寒食节名称渐渐被“清明”所替代。大多数情况下风俗是在清明前一天或两禁火禁烟,吃冷食。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主要一说是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在这一天大家吃粽子,划龙舟。
五、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在我们国内,在这一天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那就是大家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据民间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还很少有人看到喜鹊,因素是它们到天上银河为牛郎和织女搭桥相会了。故此,这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目前中国人为了同西方的公历2月14日相对应,这一天就看成了中国式的情人节。
六、鬼节(中元节) 七月十四/十五
古人传说,每一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发布命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取得短时间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故此,大家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大家觉得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一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大家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部分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听别人说,当天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还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大家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国内不少地方界时将举行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七、中秋节
每一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故此,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哪些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故此,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大家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故此中秋又称“团圆节”。
八、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觉得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还从很早就启动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大多数情况下涵盖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发音相同,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大家对这一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很多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们国内把每一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时常都在这里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大家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很多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部分可口的饮食。
九、小年
春节民俗。在春节前某一天“过小年”。小年即每一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在中国,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启动和伏笔,主要习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
十、除夕(年除日)
腊月的今天结束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除夕零点为两年的分水岭,俗语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除日的活动不少,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
除日的主要活动是挂家堂字画,贴春联、年画、窗花,祭天,请神,祭祀等。家堂(卷轴图画)、字画要贴在堂屋正中。春联的主要内容十分丰富,大多数情况下大门上贴的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之类显示门第家风的春联,进门迎壁墙上要贴“抬头见喜”、“万象更新”之类的年关吉利的单联,正房门上贴“国泰民安,人寿年丰”之类祈求福寿安康的对联,中堂两边要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的祝福祝寿的对联。店铺要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寓意招财进宝的对联,天地堂两边贴“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宅神堂两边要贴“年年多吉庆,月月保平安,”灶君堂两边要贴“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类祈求保佑的对联。粮囤上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猪羊圈贴“六畜兴旺”,牲口槽贴“骡马满槽”,大车上贴“日行千里路,夜行八百里”,其他地方还需要贴“福”字(有部分地方把“福”字倒贴,意为“福到了”)。鲁西、长岛和蓬莱沿海农村,家中有人去世,三年中不贴红对联,改用绿色对联。日照沿海渔民除日午后到渔船贴对联,将“招财进宝”合为一字,贴于船头,五桅风船的桅杆上分别贴“大将军八面威风”、“二将军日行千里”、“三将军这之后听令”、“四将军一路平安”、“五将军马到成功”。长岛县渔民除日早晨为渔船挂大吊子(长方形大旗)拉米旗,傍晚,到船上挂灯笼,设祭桌,敲锣打鼓,放鞭炮,焚香纸,祭海龙王。山东各地都盛行贴年画,年画内容十分丰富,有各自不同的故事如《唐僧取经》等,有历史故事如《李自成》、《楚汉相争》等,有戏曲故事如《回荆州》、《白蛇传》等,还有山水画等。年画的形式有中堂、单开、四条屏等。在很多的年画中以鸡画、鱼画、娃娃画较为普遍,因为鸡表示吉祥,鱼说明了钱粮有余,娃娃则象征人丁兴旺。胶东、滨州、茌平等地基本上家家贴窗花,窗花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红颜色,其内容因时而异。
旧时整个省各地都需要在除日祭天。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席或箔搭一个棚子,叫做天地棚子,上面除贴春联外,还需要用松枝、竹叶加以装饰,里面的天地桌或香台子上,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君之神位”,有的还供奉玉皇大帝、地母娘娘等诸神的画像,供品十分丰盛,要全猪全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水饺、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叫做天地供。祭祀时,由家长先点燃三炷香,马上叩头跪拜,并念“祈求天地爷保佑”,然后其他人轮番跪拜,最后烧一道纸表,叫做“送钱粮”。
除日祭祀祖先仪式最为隆重,在这样的追念先祖的活动中,也带有一部分迷信的色彩。下午启动把家谱挂上,准备好香炉、灯笼、长钱、纸表、鞭炮等物,到黄昏时启动请祖。胶东是上坟请祖先回家过年。德州的请祖仪式十分隆重,由本族中长者带着一二子孙,手执长钱,到村头跪下,一边烧纸一边念叨:“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烧完纸便起身回家。到大门前,再烧纸表,鸣放鞭炮,面向大门叩头,并念道:“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请门神让路”,然后才迈步进门,点燃明烛,彻夜不息。进了大门以后,需要在门口横放一根木棍,叫做拦门棍,最好是桃木的,拦住凶神恶鬼不准进门。在院内撒芝麻杆,或者谷草,叫做“踩岁”,听别人说有哪些精灵或鬼怪进来会有响声。海阳县麻姑岛一带,年三十黄昏,合族男子备香纸、“马鞭”(以谷草为杆,糊剪纸)往祖坟焚香、烧纸,于每一坟头插一支“马鞭”,请老祖回家过年,名为“请年”。至家,于街门外设一横木,名为“拴马桩”,于街门外启动撒马草,直至祖谱前,将另一部分“马鞭”供于祖谱前,待过年后正月初二晚饭后,持祖谱“马鞭”送至村外,将“马鞭”与香纸一起焚化,名为“送年”。长岛县渔民则于除夕黄昏持锣至祖坟,一路鸣锣,呼唤祖宗回家过年。即墨牛齐埠一带,在布置年节祭祀祖先的同时,必在大街靠墙的地方用3块土坯搭一个小屋,俗称“孤魂棚”,棚内设一个牌位,上写“孤魂之位”,两边贴一副对联:“往日无主今有主,这个方向非家反而家”或“往日无主今有主,昔日无家今有家”,横批为“四方孤魂”。此后五更发纸,初一拜年,初二送神,都要祭孤魂棚。
除日这天,民间家家做供品。胶东的供品有鸡(吉祥)、鱼(年年有余)、盛虫(蟠龙,大多数情况下在腊月二十八日蒸好,除日半夜供上,过了正月十五撤下,至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吃掉)、团圆饼(用面做成太阳的形状,分层蒸熟,染色,祭日供上,初一中午全家分食,故此,叫团圆饼)、猪蹄、小米枣饭、水果、蜡烛、香纸等。泰安团圆饼供品的造型很美观,用萝卜、豆腐和豆腐渣做原料,雕塑猪、羊、西瓜,加以彩绘。
鸣放鞭炮是除日一项重要活动。爆竹是古人用来驱逐疫鬼的武器。除日鸣放鞭炮时间各地不一,滕州家家都在午后放一挂火鞭,德州在除夕吃完饺子以后启动,一直到初一拜年,响声不绝,胶东则于除夕饺子刚煮好时,启动祭祀祖先,鸣放鞭炮。龙口、蓬莱还有胶东东部在除夕零点鸣放鞭炮最多,烟火此起彼伏,炮声响成一片。
包水饺、吃水饺是除日的重要内容。包水饺有的具体安排在除日下午,有的具体安排在辞岁酒后面。大多数情况下包三种饺子,一是荤的,晚上吃;二是素的,祭神用;三是验岁的,包上硬币、红枣等,初一早晨吃。胶东的除夕饺子讲究不少,除夕包饺子叫做“吃去年的陈粮,挣新年的钱财”,饺子包好后,要放上桃枝,叫做“驱邪避恶”。有的要包上豆腐,吃着有“斗福”之运,吉不可言;有的要包上四样素菜,叫做“四季发财”;有的要包上糖块,叫做“新的一年有甜头”;有的要包上花鱼,叫做“年年有余”;刚娶新媳妇的,需要在饺子里包上红枣、栗子、花生米,意思是“早立子,生得花花,有儿有女”。最普遍的是在饺子里包上硬币,表示“新的一年有钱用”,硬币数目大多数情况下是四、六、八、十,四是“四季发财”,六是“六六大顺”,八是“四平八稳”,十是“大发财”。但乳山一带则忌四,因为四是“事”的谐音。博兴把除夕包的水饺叫做团圆饺子,听别人说包饺子时,全家团圆,说明了来年一家人和和睦睦,欢欢乐乐。假设有一个别成员没有归来,就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念叨,盼他早点归来。假设家中有新亡之人,则全家为之流泪,表示哀悼。鲁西南地区除夕煮饺子时,要燃一挂鞭,声音越响则觉得越吉利。
山东有除夕守岁的习俗,除夕晚上,全家团聚(或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饮酒叙谈,终夕不眠,叫做守岁。旧时守岁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宵达旦,建国以后,守岁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象征性的,10点以后各自安寝。最近这些年来,各位考生都要看完电视春节联欢晚会才睡。守岁的重要特点是点灯度夜,一直到黎明。莱芜把守岁叫做“熬五更”,大多数情况下是老年找老年,青年找青年,妇女找妇女,各位考生凑酒菜,一边饮酒,一边谈笑,但不可以喝醉。有的是一家人喝五更酒。胶东有吃年夜饭的习俗,除夕半夜吃饺子吃面鱼(鱼形馒头)。这个时候,大家没有食欲,但是,非吃不可,大多数情况下都吃一块“鱼头”或“鱼尾”,寓意是“头尾都拥有余”。即墨的年夜饭要吃豆腐和鱼,叫做“福有余”,要吃芋头,叫做“黏合”(意思是团结和睦),要吃黍糕,叫做“年年登高”。除开这点还需要朝大门口泼饺子汤,听别人说门神不让无家可归的亡魂进门,只好让他在大门外喝口饺子汤。发纸时,有的人在街头巷尾焚香烧纸,朝着财神的方向叩头,叫做接财神。有的人到处转转看看,听别人说这个时候宝贝会变做小动物出来过年,蛤蟆是金蛤蟆,蛇是金条,但凡是碰见,决不可以放走。午夜饭后,晚辈给长辈叩头,长辈要给晚辈送钱,一人一份,叫做“年份子”,有的人家分糖块,叫做“甜头”。
旧时除日有不少忌讳。泰安、招远等地凡是做供品的饺子要用素馅,大多数情况下用豆腐、鸡蛋、菠菜和植物油调馅,饺子要小一部分,形状象元宝。听别人说这样的饺子,神灵吃了头脑清醒。除日请神灵以前,家庭成员和物品一定要齐全,不然就是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神灵请来了以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可以占用,不然就是与祖先争座位;不可以吵闹,更不可以骂人,不然就是对祖先不敬;不可以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不然就是混淆了浇奠与泼水;大祭神灵时不可以高呼孩子的名字,逝世不满三年者不可以当神供奉,需另写牌位独自供奉;香台前的元宝不可以扫掉,送神后要用纸包起来,作为二月二围宅之用,听别人说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送神前不可以外出挑水,迫切需时可以带上一对纸做的小元宝到井台上焚烧,以求得井神保佑
@中国
1、春节: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春节这个时间段,中国的汉族和一部分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自不同的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大家在春节这一天都尽量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只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后面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同样也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节日习俗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蓬勃发展和进步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来说,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尤其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这个时间段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多了 舞龙、 舞狮、 跑旱船、 踩高跷、 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3、上巳节: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古人传说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成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节日习俗上巳节起源自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兰草被用作灵物。兰草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要祭神仪式前,须先期进行斋戒,这当中涵盖采取当时最好的沐浴方法-兰汤沐浴,这在楚辞中有生动的描写。祭神必斋戒,斋戒必沐浴,沐浴用兰汤,区别仅在于兰汤沐浴是个人行为,多在室内,并可随时开展,祓禊则是集体活动,必在河滨,并须定时举行。
4、寒食节: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古人因季节不一样,用不一样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一次改火后面,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不允许大家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节日习俗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这当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成清明节。但韩国方面,也还是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5、清明节: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一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启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这个时候,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节总是在公历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节日习俗荡秋千、蹴鞠、踏青、放风筝、扫墓、插柳、射柳、斗鸡、蚕花会。
6、端午节: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为端阳节,为每一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一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一年农历五月十五日。节日习俗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因为地域各位,民族很多,加上不少故事传说,于是不仅出现了很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7、七夕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自于中国是华人地区还有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自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节日习俗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 、晒书、晒衣、贺牛生日、吃巧果等等。
8、中元节: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祖先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节日习俗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9、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很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部分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最早时间是在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节日习俗中秋节自古就已经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宝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10、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一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节日习俗重阳节的习俗有:赏秋、登高、吃重阳糕、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
11、寒衣节:寒衣节,又称为十月朝、祭祀祖先节、冥阴节、鬼头日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节日习俗寒衣节习俗:祭奠。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
12、下元节: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相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节日习俗下元节习俗:修斋设醮、享祭祀祖先先、祈愿神灵、莆仙民间
13、腊八节: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各位考生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节日习俗腊八节习俗:祭祀、食腊八粥等。
14、冬至:冬至,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起源自于春秋时期;中国古代使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一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当中。节日习俗冬至节习俗:祭祀活动。部分地方有吃羊肉的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时间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人文哲学、天文星象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可观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演变得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花朝节(二月13-二月1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今天结束)等。
另: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一个别不仅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除开这点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近几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等,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除夕(腊月今天结束)。
中国传统节日 (以下为农历日期)
腊八节(腊月初八)
除夕(腊月的今天结束)
春节(一月一日)
元宵节(一月十五日)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重阳节(九月九日)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
一、春节
二、元宵节
三、上巳节
四、寒食节
五、清明节
六、端午节
七、七夕节
八、中元节
九、中秋节
十、重阳节
十一、寒衣节
十二、下元节
元旦,春节,元宵节,二月二,三月三,清明节,五月五端午节,七月十四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腊八节,十二月二十三小年
中国汉族的节日不少,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
彝族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习俗: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插花/打歌节:二月初八,习俗: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密枝节:二月初八,习俗:祭龙树、野餐、祭龙节:二月初八,习俗:跳芦笙舞、赛衣节:三月二十八日习俗:赛衣、三月会:三月二十八,习俗:赶集、跳舞、青年男女盛装跳“左脚舞”、刀杆节:二月八日,习俗:上刀山、跳嘎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绕三灵: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习俗:绕山、祭祀祖先、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日,习俗:驱邪求吉、祈求丰收
本主节:日期不一,习俗:供奉“本主”、诵经唱文,焚香磕头、歌舞、游乐、竞技等
石宝山歌会:七月末八月初三天,习俗:弹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节:一月三日,习俗: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纳西族
米拉会/棒棒会:五月十五日,习俗:赛马、农具交易会
祭天:节期不定,习俗:祈年求丰,消灾除邪
骡马大会:三月七月,习俗:牲畜交易
三朵节:二月初八,习俗:赛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会:七月10号到20号左右,习俗:大牲畜交易、对歌
摩梭人
朝山节:七月二十五日,习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
景颇族
目脑纵歌:一月十五日,习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会:藏历除夕,习俗:跳神节目
赛马会:五月初五,习俗:搭帐篷,野炊、宴客、赛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阳节:五月初五,习俗:赛马、跳锅庄舞、弦子舞、野餐
雪顿节:藏历六月底七月初,习俗:晒大佛、跳藏戏、过林卡
藏历新年:藏历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热闹的民族节日,时间从藏历元月一日启动,大多数情况下持续半个月。新年这天,天刚亮,穿着节日服装的青年男女都要相互拜年,见上一面要恭祝吉祥如意。盛装的藏族人会到附近的寺庙朝佛,或成群结队地上街唱歌跳舞,但不可以到亲友家去做客。
布依族
牛王节:四月八日,习俗:吃牛王粑、给牛散食、歌舞
傣族
泼水节,习俗:歌舞、赛龙舟、泼水、放升高
采花节,习俗:采花献佛
送龙节:公历一月,习俗:送祭品给龙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习俗:祭祀祖先、对歌、荡秋千、宴请
阿玛突:二月属龙日,习俗:祭山、祭祀祖先、祭社林等
新米节:八月第一二个龙日,习俗:尝新、祭天、祭亲奠
苦扎扎:六月,习俗:对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习俗:祭祀祖先、通街宴
姑娘节:二月二日,习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节:三月第一个属牛日,习俗:祭母、唱思母歌
壮族
陇端节:三月,习俗:物资交流、青年男女对歌、社交
僳僳族
赛歌会:腊月或正月1号到10号左右,习俗:赛歌、沐浴
澡堂会:节春,习俗:沐浴、交友
回族
开斋节:回历十月一,习俗:礼拜、赠“油香”等
古尔邦节:回十二月,习俗:团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芦节:十月,习俗:跳芦笙舞、物资交流、
扩拾节:正月初一,习俗:接新水、跳芦笙舞、狩猎
祭太阳神:立夏日,习俗:敬献神灵、祈祷年丰
佤族
拉木鼓节:腊月,习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瑶族
盘王节:五月二十九日,习俗:祭祀祖先、歌舞
普米族
转山会:五月五日,习俗:转山、歌舞、鸣枪
阿昌族
会街:九月十五日,习俗:耍青龙、白象、跳象脚鼓舞
基诺族
祭大:三月,习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节:八月20号到月底30号左右至十月1号到10号左右,习俗:铜鼓舞、对歌寻偶
独龙族
卡雀哇:腊月,习俗:剽牛、祭天、跳锅庄、互邀作客
爱伲族
耶苦扎:六月,习俗:打秋千、跳舞、聚餐
怒族
鲜花节:三月十五日,习俗:采集鲜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腊月二十九日,习俗:射箭、打石头靶、歌卜(猜唱)、荡秋千、舞蹈等。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有关意。除开这点,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差不多与汉族一样,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孩子、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一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自于伊斯兰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根据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法-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故此大家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后面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等。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一样,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唯有一个,大家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详细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这个时间段,大家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部分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除开这点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还有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等。
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春节。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一样。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这当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德昂族
相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一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早一点一天过年,故此,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早一点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总体与汉族的传统节日一样。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年初,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一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德林昂节。节日这个时间段整个村组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哈尼族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既然如此那,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觉得,不过此节,新的一年暂时还没有真正来到,十月年初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这当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主要内容,都拥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根据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一个月,一年12月,后来根据汉族的历法三年润30天,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故此,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可以产生过两次节和过两第二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30天的节,不过后30天的节。
仫佬族
仫佬山乡基本上每1个月都拥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近几年)启动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拥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基诺族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大多数情况下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哈萨克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前面的这3个是源自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水族
水族有不少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第二年二月(基本上等同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年初,因为这个原因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羌
羌族最最重要,要优先集中精力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一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故此,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一年斋月前60天举行。
京族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涵盖祀神、祭祀祖先、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带来一定不一样。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以上就是本文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节日,56个民族有哪些节日传统的节日风俗的全部内容,关注中宇考试网了解更多关于文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节日,56个民族有哪些节日传统的节日风俗和范文报告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edu.china-share.com/news/31973.html
发布于:中宇考试网(https://edu.china-share.com)>>> 范文报告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中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sdf2223@foxmail.com
范文报告
借物抒情的文案? 1、一帘幽梦,梦寄荷塘。淡计划于红尘纷扰之外,傲然于狂风暴雨之中。任世间潮起潮落,独守一分孤独,一分寂寞,一分清幽,一分恬淡。绚烂于荷塘一隅,火热于绿叶之...
范文报告
清明合适出行游玩吗? 合适。清明正好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天气不冷不热,并不是旅游旺季,很适宜出行。不管是在郊外赏花,踏青,烧烤;还是远游到其他地方去旅游,都很不错。 清明节能...
范文报告
三年级的平日生活作文怎么写? 今天是星期六和星期天,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我和奶奶去买早点。走到店门口,“叔叔,请问一根油条一年是多少钱?一袋豆浆一年是多少钱?”叔叔亲切地...
范文报告
六年级编写科幻故事作文500字左右? 一、 清晨,我带着助理小龙和船员们上了宇宙飞船,随着一声“起飞”,飞船开始了,船舱里工作人员都仔细地工作着。“张船长,还10分钟就到达木星了...
范文报告
科幻故事房子梗概两百字? 有两只老鼠看到蜗牛、乌龟、田螺等动物都拥有自己的房子,不论下雨、下雪都不怕,只要躲在自己的房子里完全就能够了,羡慕得不可以了,于是就相约一起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