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物理上册知识点,高一物理知识点讲解

初一物理上册知识点,高一物理知识点讲解
本文主要针对初一物理上册知识点,高一物理知识点讲解和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初一物理上册知识点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容,也可以通过阅览本文做一个参考了解,希望本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

初一物理上册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第一章 声情况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出现:由物体的振动而出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可以传声。一般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点: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相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相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途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当中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详细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比较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导致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出现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可以出现次声波。 第二章 光情况知识归纳 1. 光源: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只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涵盖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觉得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此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导致光污染。 球面镜涵盖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可以成像。详细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大多数情况下出现变化的情况。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此,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变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当中(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路图: 6.作光路图须知: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质上光线画实线,不是实质上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当中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按照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出现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很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需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基本上等同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基本上等同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这当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四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热门与冷门的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按照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相关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当中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耗费时长温度计玻璃泡要都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撞见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一样。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拥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并不是晶体没有熔点。

第一章 实数

★重点★ 实数的相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都是0。

3.倒数: (1)定义及表示法

(2)性质:A。a≠1/a(a≠±1);B。

1/a中,a≠0;C。0<a<1时1/a>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 (1)定义及表示法

(2)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1)定义(“三要素”)

(2)作用:A。

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反映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1)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2)│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3)数a的绝对值唯有一个;(4)处理任何类型的试题,只要这当中有“││”产生,其重要一步是去除“││”符号。

二、 实数的运算

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 运算顺序:A。

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 应用举例(略)

附:经典例题

1. 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请看下方具体内容图,求证:│x-a│ │x-b│

=b-a。

2。已知:a-b=-2且abb←→a cb c

⑵ab←→acbc(c0)

⑶ab←→acb,bc→ac

⑸ab,cd→a cb d。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7.应用举例(略)

第七章 相似形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

☆内容提要☆

一、本章的两套定理

第一套(比例的相关性质):

涉及概念:(1)第四比例项(2)比例中项(3)比的前项、后项,比的内项、外项(4)黄金分割等。

第二套:

注意:(1)定理中“对应”二字的含义;

(2)平行→相似(比例线段)→平行。

二、相似三角形性质

1.对应线段…;2.对应周长…;3.对应面积…。

三、有关作图

(1)作第四比例项;(2)作比例中项。

四、证(解)题规律、辅助线

1.“等积”变“比例”,“比例”找“相似”。

2.找相似没有找到,找中间比。

方式:将等式左右两边的比表示出来。⑴

3.添加辅助平行线是取得成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的重要途径。

4.对比例问题,经常会用到处理方式是将“一份”看着k;针对等比问题,经常会用到处理办法是设“公比”为k。

5.针对复杂的几何图形,采取将部分需的图形(或基本图形)“抽”出来的办法处理。

五、 应用举例(略)

第八章 函数及其图象

★重点★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内容提要☆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

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

3.有关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4.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

二、函数

1.表示方式:⑴剖析解读法;⑵列表法;⑶图象法。

2.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原则:⑴使代数式有意义;⑵使实质上问题有

意义。

3.画函数图象: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

三、几种特殊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

1. 正比例函数

⑴定义:y=kx(k≠0) 或y/x=k。

⑵图象:直线(过原点)

⑶性质:(1)k0,…(2)k0,…(2)k0时,开口向上;a0时,在对称轴左侧…,右侧…;a0时,图象位于…,y随x…;(2)k0时,图象位于…,y随x…;(3)两支曲线无限接近于坐标轴但永远不可以到达坐标轴。

四、重要解题方法和技巧

1. 用还未确定系数法解答析式(列方程[组]解答)。对求二次函数的剖析解读式,要合理选用大多数情况下式或顶点式,并应充分运用抛物线有关对称轴对称的特点,找寻新的点的坐标。请看下方具体内容图:

2.利用图象一次(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的k、b;a、b、c的符号。

六、应用举例(略)

第九章 解直角三角形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

☆ 内容提要☆

一、三角函数

1.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 ;cosA= ;tgA= ;ctgA= 。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 30° 45° 60° 90°

sinα

cosα

tgα /

ctgα /

3. 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α)=cosα;…

4. 三角函数值随的视角变化的关系

5.查三角函数表

二、解直角三角形

1. 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这当中必有一边)→全部未知的边和角。

2. 依据:(1)边的关系:

(2)角的关系:A B=90°

(3)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可能不要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质上问题的处理

1. 俯、仰角: 2.方位角、象限角: 3.坡度:

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处理。

四、应用举例(略)

第十章 圆

★重点★(1)圆的重要性质;(2)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与圆相关的角的定理;(4)与圆相关的占比线段定理。

☆ 内容提要☆

一、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定义(两种)

2.相关概念:弦、直径;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等圆、同圆、同心圆。

3.“三点定圆”定理

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5.“等对等”定理及其推论

5. 与圆相关的角:⑴圆心角定义(等对等定理)

⑵圆周角定义(圆周角定理,与圆心角的关系)

⑶弦切角定义(弦切角定理)

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

三种位置及判断与性质:

2。切线的性质(重点)

3。切线的判断定理(重点)。圆的切线的判断有⑴…⑵…

4.切线长定理

三、圆换圆的位置关系

1。

五种位置关系及判断与性质:(重点:相切)

2。相切(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定理

3。

两圆的公切线:⑴定义⑵性质

四、与圆相关的占比线段

1。相交弦定理

2。切割线定理

五、与和正多边形

1。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2。

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及性质

3。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4。正多边形及计算

中心角:

内角的一半: (右图)

(解Rt△OAM可得出有关元素, 、 等)

六、 一组计算公式

1。

圆周长公式

2。圆面积公式

3。扇形面积公式

4。弧长公式

5。弓形面积的计算方式

6。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有关计算

七、 点的轨迹

六条基本轨迹

八、 相关作图

1。

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

2。平分已知弧

3。作已知两线段的占比中项

4。等分圆周:4、8;6、3等分

九、 基本图形

十、 重要辅助线

1。

作半径

2。见弦时常作弦心距

3。见直径时常作直径上的圆周角

4。切点圆心莫忘连

5。两圆相切公切线(连心线)

6。两圆相交公共弦

十一、应用举例(略)。

高一上物理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一、电荷和电场

1. 电荷:指物质中电子和离子及其相互作用的总称。

2.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总量是不变的,不管电荷怎样运动或传播,它的总量不变。

3. 电场:是由电荷分布导致的力场。

4. 电场强度:是指电场的能量强度是一个向量,它表示在一定位置的电场的能量密度。

二、电势和电动势

1. 电势:是指电荷在一定电场中的势能。

2. 电势差:是指两个电荷在同一电场中的势能差,它表示从一个电荷到另一个电荷所需的势能。

3. 电动势:是指电荷在一定电场中的动能,它表示电荷移动所需的动能。

三、定义电量

1. 电量:是电荷在给定电势下的势能。

2. 电能:是指电荷在给定电动势下的动能。

四、定义电流

1. 电流:是指电荷在一定时间内从一点运动到另一点的速度。

2. 电流密度:是指电流在一定单位面积上的流速。

五、直流电路

1. 电路:是一组由电阻、电容、电感和电源等元件组成的电路系统。

2. 直流电路:就是电源中的电压或电流信号唯有正值或负值,而不会有任何变化。

六、交流电路

1. 交流电路:就是电源中的电压或电流信号持续性变化,可以呈正弦波或其他波形。

2. 交流电路的特点: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值都会随时间变化。

初中物理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总结?

腾大教育为各位考生总结了物理中力和运动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各位考生可以参照学习: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可以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哪些力作耗费时长,假设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哪些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假设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还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 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其实就是常说的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span=""/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化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可以改变化力方向,要费距离.(本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大家所做的功,都等于不需要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其实就是常说的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可以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因为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因为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因为出现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当中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非常多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全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相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非常多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全部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途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样的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一样,比热就一样。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初中物理重要考试难点及核心内容、公式大部分都集中在“力学”、“热学”、“电学”这3个部分内容中,有关的计算也属比较简单的数学运算,但特别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在运算途中的“单位换算”。同时每一个物理公式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要理解透彻,选择最优公式解答物理问题是很重要关键点!

第一章 声情况知识归纳

1,声音的出现:由物体的振动而出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可以传声。一般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点: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相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相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途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当中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详细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比较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导致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出现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可以出现次声波。

第二章 光情况知识归纳

1. 光源: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只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涵盖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88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觉得是3×10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此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导致光污染。球面镜涵盖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可以成像。详细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第三章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光的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大多数情况下出现变化的情况。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此,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变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当中(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光路图:1/14页6.

作光路图须知:

(1).要借助工具作图;

(2)是实质上光线画实线,不是实质上光线画虚线;

(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当中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按照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5)光出现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很大;

(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

(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需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基本上等同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基本上等同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这当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第四章 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经常会用到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当中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没有任何办法去避免的,它只可以尽可能减少,而不可以消除,经常会用到减少误差的方式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6.特殊测量方式:(1)积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积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完全就能够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式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部分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式?(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法估计物体大概长度的方式。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还是看所选的参照物。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那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平日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15.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第五章 力知识归纳2/14页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满足是N。1牛顿大概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零刻度,假设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一次松手后,指针是不是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和刚才测力的方向完全一样;⑸观察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可以超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详细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哪些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的时候,也可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因为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以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12.重垂线是按照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14.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出现或已经出现相对运动时,就可以在接触面是出现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样的力就叫摩擦力。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相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式: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式:(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当中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第六章 力和运动知识归纳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可以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哪些力作耗费时长,假设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下拉加载上一页百度文库更多下载收藏分享搜索计算公式:P有/W=η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第十一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热门与冷门的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按照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相关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当中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耗费时长温度计玻璃泡要都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撞见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情况下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一样。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拥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并不是晶体没有熔点。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法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出现的,缓慢的汽化情况。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出现的剧烈的汽化情况。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情况如:“白气”、雾、等)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6/14页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1.一个物体可以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2.动能:物体因为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5.重力势能:物体因为被举高而具有的能。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7.弹性势能:物体因为出现弹性形变而具的能。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 动能和势能当中可以相互转化的。方法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非常多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12.内能:物体内部全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1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相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14.热运动:物体内部非常多分子的无规则运动。15.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16.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17.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18.全部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19.热量(Q):在热传递途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20.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样的物质的比热。21.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一样,比热就一样。22.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23.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24.热量的计算:(1) Q吸=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2) Q放 =cm(t0-t)=cm△t降25.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26.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Q放 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27.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做功。28.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29.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30.在热机的各自不同的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升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知识归纳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一定要有电源和电路闭合。7/14页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5.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9.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10.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影响不了的)12.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1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经常会用到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1安培36=10毫安=10微安。1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1)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3)被测电流不要超越电流表的量程;(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14.实验室中经常会用到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1)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2)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15.电压(U):电压是为了让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6.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经常会用到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3691千伏=10伏=10毫伏=10微伏。17.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3)被测电压不要超越电压表的量程;18.实验室中经常会用到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1)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2)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19.熟记的电压值:(1)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2)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3)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4)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5)工业电压380伏。20.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假设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既然如此那,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21.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经常会用到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2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计划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23.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1)滑动变阻器:(1) 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2)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3)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4)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2)电阻箱:是可以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知识归纳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I=U/R)式 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3.公式的理解:(1)公式中的I、U和R一定要是在同一段电路中;(2)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3)计算时单位要统一。4.欧姆定律的应用:8/14页(1)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下拉加载上一页百度文库更多下载收藏分享搜索1.信息:各自不同的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 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1)语言的诞生;(2)文字的诞生;(3)印刷术的诞生;(4)电磁波的应用;(5)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求会正确排序) 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号码等。3.人类储存信息的工具有:(1)牛骨﹑竹简、木牍,(2)书,(3)磁盘﹑光盘。4.全部的波都在传播周期性的运动形态。比如:水和橡皮绳传播的是凸凹相间的运动形态,而弹簧和声波传播的是疏密相间的运动形态。5.机械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不仅传播了振动的形式,更主要是传播了振动的能量。当信息加载到波上后,完全就能够传播出去。6.相关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1)振幅A: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是m.(2)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时间,单位是s.(3)频率f:波源每秒类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4)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类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7.波的传播速度v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v=λf V=λ/T8.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因为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为这个原因电磁波传播时不用介质。 9.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10.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1)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音→图像;(2)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3)传播的距离由近到远(4)传播的速度由慢到快。11.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两大支柱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这当中光纤通信优点是: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网络用途有:(1)发送电子邮件;(2)召开视频会议;(3)网络在线公布新闻;(4)进行远程登陆,达到资源共享等。12. 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第十八章 能源与持续时间发展知识归纳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2.能源的种类不少,从不一样的视角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见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现在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涵盖: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5.太阳能是由持续性出现的核聚变出现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全部的能量,基本上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法是:(1)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2)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3)光化转换(绿色植物)。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出现,它仅仅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途中,其总量保持不变。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输出的有用能量 转换的能量8.能量转换装置的效率= ----×100%输入的还是能够量.2011年物理中考学习-物理公式vst速度公式:sv求时间- 公式变形:求路程-svtt11/14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合力公式: F = F1 + F2 F = F1 - F2密度公式: mV浮力公式: F浮=G – FF浮=G排=m排g F浮=ρ水gV排F浮=G压强公式:Fp=Sp=ρgh帕斯卡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F1L2L1或写成:F2滑轮组:F = G总1ns =nh12/14页针对定滑轮来说:∵ n=1 ∴F = G s = h1针对动滑轮来说: ∵ n=2 ∴F = 2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F s功率公式: P =Wt机械效率:W   有用 ×W总 Q = c m △t(保证 △t 0Q放= mqIQt欧姆定律:IUR电功公式: W = U I tW = U I t 结合W = U I t 结合I假设电能都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13/14页P = W /t P = I U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I1=I2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U1+U2 分压原理: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并联电路的特点:P2R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I1+I22IR分流原理:12I2R1期望采纳

初一物理上册考点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1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的单位:千克(主单位),克,吨,毫克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2 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3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式: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1放平)

2 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拔零)

3 调节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个时候横梁水平(调节螺母使平衡)

4 物体放在左天平盘上,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在右天平盘内

(物放左、码放右)

5 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调节游码使平衡)

4天平使耗费时长的须知:

1 不可以超过天平的秤量。(天平可以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秤量

2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并轻拿轻放。

3 天平要保持干燥清洁。

4不要把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内

5不要把砝码弄脏弄湿,避免锈蚀。

5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测多知少法。

6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样的物质的密度。

密度=质量/体积

p=m/V

密度的单位

千克/立方米,克/立方厘米

初二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初二免费资料+培训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初二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以上就是本文初一物理上册知识点,高一物理知识点讲解的全部内容,关注中宇考试网了解更多关于文初一物理上册知识点,高一物理知识点讲解和初二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edu.china-share.com/news/63335.html

发布于:中宇考试网(https://edu.china-share.com)>>> 初二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中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sdf2223@foxmail.com

初二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