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周将处于材与不材当中”? “周将处于材与不材当中”是来自庄子的“山木”。 解释: 处于有用无用当中是在两者当中摆动,随机应变,因而不一样于儒家的中庸之道。因为中庸...
英语翻译
论语八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了解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知道(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学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可以感到迷住双眼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仔细学习,就可以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了解为不了解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了解的正确态度吧!清楚就是清楚,不清楚就是不清楚,那就是真知啊”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为这个原因赐给他‘文’的谥号。”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没有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什么呢?”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理所当然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假设自己也有,就改正。”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可以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可以由这种类型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可以再教他了。”
《论语》十七章经文是: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用道德感化的方式治理国家,就象北极星一样,居住在朝庭,大臣百姓都会紧跟在你的周围。
这章经文主要讲述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在学而篇中孔子提出了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观点。这章经文的观点是其延续和扩展。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注释、翻译
【原文】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注释】
【译文】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送给孔一只熟乳猪,想让孔子去他家致谢。孔子乘他不在家时,去拜谢。却在半路上撞见了,他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说。”孔子走过去,他说:“自己身怀本领却任凭国家混乱,能叫做仁吗?”孔子说:“不可以。“想做大事却总是不去把控掌握机会和可能,能叫做明智吗?“不可以。“时光一天天过去,岁月不等人啊。“好吧,我准备做官。”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为:孔子说:“针对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1、此内容是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清楚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从而为乐的人接受得很快。2、出自《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扩展资料:1、《论语》的篇名一般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面的这3个字。篇名与这当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2、《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4、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了解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而经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不是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学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严,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了解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知道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带来一定建树,四十岁不遇事疑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能超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完全就能够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了解为不了解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清楚的就是清楚的,不清楚的就是不清楚的,这样的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了解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了解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可以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之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没办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没办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认为没面子,故此,称为文。
常见经常会用到《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中)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可以动。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日间,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可以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可以浮华。唯有文采和质朴配合合适,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清楚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什么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可以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了解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了解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清楚,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要,道路遥远。把达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要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为了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现目前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为什么清楚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住双眼,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胆怯。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后面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清楚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人获取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自己身正,就算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己不正,就算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42,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 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时常达不到目标;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子曰:君子和而不一样,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而不一样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可以和睦相处。
44,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 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4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没有必要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没有必要有仁。
译文 孔子说: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谈也好,言谈好的人未必品德好。高尚的人理所当然勇敢,勇敢的人未必高尚。
4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可以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4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理所当然有眼前的忧愁。
48,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担心至死也没好名声。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了解老之将至云尔?
《大学》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这里说的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可以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需要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无情者,不可以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这里说的修身在正其心者:身带来一定忿懥,则不可以其正;带来一定恐惧,则不可以其正;带来一定好乐,则不可以其正;带来一定忧患,则不可以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了解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这里说的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这里说的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故此,事君也;弟者,故此,事长也;慈者,故此,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这里说的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可以容,以不可以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可以举,举而不可以先,命也;见不善而不可以退,退而不可以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然也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还保持不变。
清楚应达到的境界才可以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可以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可以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可以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可以够带来一定收获。 每样东西都拥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拥有启动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自始至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为了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为了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为了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己的品性;为了修养自己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为了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为了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取得知识;取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可以取得知识;取得知识后意念才可以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可以端正;心思端正后才可以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可以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可以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可以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也是不可能的! 这个问题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个问题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故此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时,也一定要谨严。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了解,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了解,掩盖有哪些用呢?这个问题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
故此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时,也一定要谨严。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胆怯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故此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持续性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持续性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严而带来一定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很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因为他品德很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故此,使人很难忘怀。
《诗经》说:“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可以之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大多数情况下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取得利益。故此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大家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康诰》说:“可以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可以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假设可以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需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故此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清楚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为人光明磊落,做事自始至终庄重谨严。”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孩子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标在于使诉讼不可以再出现。”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个问题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之故此,说修养自己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可以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可以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可以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可以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说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说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说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清楚是什么滋味。故此,说,要修养自己的品性一定要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之故此,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己是因为大家针对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针对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针对自
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针对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针对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为这个原因,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故此,有谚语说:“人都不清楚自己孩子的坏,人都没有满足自己庄稼的好。”那就是不修养自己就不可以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之故此,说治理国家一定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可以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故此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
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孩子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康诰》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就算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清楚,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
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可以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个问题就叫做:一句话就可以坏事,一个人就可以安定国家。 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质上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故此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用这样的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故此要治理国家一定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可以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可以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唯有当一个人不管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那就是要治理国家一定要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之故此,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可以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可以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故此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絮矩之道”。 假设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样的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假设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样的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假设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样的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假设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样的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假设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样的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假设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样的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个问题就叫做“絮矩之道”。
《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完全就能够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严。稍有偏颇,就可以被天下人推翻。
《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时,还是可以与上天的要求符合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那就是说,得到民心就可以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可以失去国家。 故此品德高尚的人第一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可以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可以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设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可以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故此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可以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可以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康诰》说:“天命是不会自始至终如一的。”那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啥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啥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
《秦誓》说:“假设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啥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用这样的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假设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不管如何容忍不可以。用这样的人,不仅不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基本上算是危险得很!”
因为这个原因,有仁德的人会把这样的容不可以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可以选拔,选拔了而不可以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可以,了而不可以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理所当然要落到自己身上。故此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取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常常充裕。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己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肯定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然也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故此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以上就是本文论语八章全文及译文,论语十七则注释及翻译的全部内容,关注中宇考试网了解更多关于文论语八章全文及译文,论语十七则注释及翻译和英语翻译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edu.china-share.com/news/33346.html
发布于:中宇考试网(https://edu.china-share.com)>>> 英语翻译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中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sdf2223@foxmail.com
英语翻译
如何理解“周将处于材与不材当中”? “周将处于材与不材当中”是来自庄子的“山木”。 解释: 处于有用无用当中是在两者当中摆动,随机应变,因而不一样于儒家的中庸之道。因为中庸...
英语翻译
公司公告英语范文? notice attention, please. i have an announcement to make. we are going to visit the history museum this saturday. we are going to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at eight in the morning. please bring a notebook with you and make s...
英语翻译
沁园春城中诸公译文? 《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 城中诸公载酒入山,余不可以以止酒为解,遂破戒一醉,再用韵。 杯汝知乎,酒泉罢侯(1),鸱夷乞骸(2)。更高阳入渴(3),都称齑...
英语翻译
开放英文是open吗? 开放英文未必是open,主要还是看你想表达的意思: 1、假设表示性格开放,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用outgoing这个词,指代个性随和开放,straightforward、frank这些表示坦率的意思的...
英语翻译
名字在英语句子中要大写么? 需大写。我们都清楚中国人的名字是由姓和名组成的,既然如此那,在英语句子中姓的首字母和名的第一个字的首字母要大写。 外国人的名字同样也由姓和名组成...